1、实验教学体系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推进
多年来,中心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按照“目标性(即: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整体性(即: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贯穿始终的能力培养主线)、层次性(即: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需要在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的传授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原则,构建了一体化、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新的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体系、评价体系以及实验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实践培养模式。该体系自开始运行以来,学生反映良好。据麦可思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满意度达80%。学院连续六年被学校表彰为“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围绕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心成员承担省级教改课题3项,教师获省教学研究改革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师编写教材16本,获省精品教材5本、“十二五“省重点教材7本,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学生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团队)9项学生,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36项。学生在全国化工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30多人次。
2、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教研能力不断增强
中心始终注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团队化、应用型和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思路,着力打造专、兼职教师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研相互交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中心现有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专任教师中,由“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级以上人才14人次。近五年,中心教师承担国家级基金18项,省部级项目13项,横向合作项目16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3000余万元。教师发表论文242篇,其中SCI(E)、EI收录论文197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3件,获各级各类奖项40余项,共计完成技术转让(包括横向合作)12项。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等方面成绩显著。
3、中心仪器设备先进、实验环境优美
近三年,中心利用中央财政项目,学科建设经费、省市实验室建设经费等共计投入1000余万元,改建了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仿真实验室、新建了生物化工实验室、工业分析实验室、色谱实验室、化工实训实验室;新购置了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新增加了仿真操作项目,购置了Aspen Plus工艺流程模拟教学软件,仪器设备与实验环境明显改善,形成了实验和实训、虚拟和现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在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
4、建立全方位的实践监控体系与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几年来,中心十分注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监控的完善与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建立了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监控系统以及实践教学反馈系统,其中,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系统负责实践教学的管理以及系统的具体组织与执行,实践教学监控系统负责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测定和调查,为实践教学管理提供依据。实践教学反馈系统主要职能是信息收集、处理和信息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管理系统和实践教学教师。实践教学评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考评方法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获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项资助并顺利通过验收。